张淳,字希古,明代桐城人,清代名臣张英的曾祖父。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年间任永康知县,以清理积案、善于断狱闻名。
在张淳任永康知县之前,永康县已有七任县令被百姓上告罢免。张淳上任之初,案卷堆积如山,打官司的有数千人。他到任后,昼夜不停地翻阅案卷,快速地剖析案情、做出决断。凡是来告状的,张淳立刻告知审判日期,原告被告如期到庭后,片刻之间他便能理清案件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从不拖延积压,百姓吃一包中饭的时间就能打完一场官司,因此乡民称呼他为“张一包”,盛赞他像包拯一样断案如神。
当时永康百姓贫困,很多家庭生下女婴直接丢弃,张淳耐心劝诫,对贫困的家庭捐出自己的俸禄进行资助,救活了无数生命。后来遇到大旱之年,年成不好,抢劫掠夺的事情公然盛行。张淳下令只要有劫掠者,一律处以死刑。有个人抢夺五斗米,张淳将其下狱,并将另外一名死囚杖杀,告诉百姓死者是劫米的人,民众为此震慑。
万历初年,张居正位居首辅,巴结攀附者犹如过江之鲫。张淳回京述职期间,恰逢张居正父亲病故。为了让自己的父亲生荣死哀,张居正派人找到了张淳,希望对方为自己父亲写一篇祭文,事成之后,许以高官厚禄。张淳写了封辞呈,称病还乡,婉拒了他的请求。后来张居正倒台,张淳再被起用,历任建宁知府、湖广荆岳兵备副使、陕西临巩道参政、陕西布政使。无论身居何位,张淳始终保持初心,鞠躬尽瘁,为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