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安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安庆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 > 宜城清风 > 廉史今读 > 详细内容

清风故事会 | 赵杰中:步行四千里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08 发布者:太湖县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大号 中号 小号 ]

赵杰中(1928-2001年),生于河北平山县。1971年任中共太湖县委常委,太湖县委书记。

赵杰中在工作中坚持这样一条:在哪里办事,就要亲自到哪里看看,然后再密切结合实际,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他说:“‘耳闻不如目见’,亲自看看,心里有底,办事就踏实。”他从1971年9月到太湖县担任县委书记以来,一年多的时间,走遍了全县49个公社和大部分生产大队,登上了县内15座700米以上的高山。县周围漫长的边界线上,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总行程达4000多里。

赵杰中刚到太湖县时,面临着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大好形势。1970年,太湖县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71年的粮食总产量又比1970年增长14%。在这种形势面前,人们议论着太湖县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如何继续前进。有的说,肥料是关键问题;有的说,重点是抓水利建设等等。

究竟重点应该抓什么?赵杰中没有轻易表示自己的看法,而是和县委其他成员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寻找答案。赵杰中和县委成员们走了几千里路,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各种必要的材料。经过研究,县委在1972年初提出了这样的新课题:抓山区,促全县,以粮保林,以林促粮,让太湖县的山、水、田、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新的课题必须解决当前的两个矛盾:第一是粮林矛盾。按照以林促粮的要求,必须把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的山坡,立即停垦还林。这样一来,山区大部分生产队当年就可能减少成千上万斤粮食。第二是林业中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大片的荒山、茅草山、石头山要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必须动员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群众眼前的经济收入也要减少。如果这两个矛盾不能解决,县委提出的规划就不能很好实现。赵杰中和县委领导成员,又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跋山涉水,走访山区的先进单位,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赵杰中和县委领导成员经过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以粮保林、以林促粮的好办法。在山区耕作比较粗放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普遍推广先进单位科学种田的成果,加上狠抓水利建设,扩大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围垦河滩,建造大寨式梯田,耕地面积可以大规模地扩大。这叫做“山上丢了(停垦还林)山下找;地里(陡坡垦荒地)丢了田里找”。为了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必须对山区现有资源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大力发展采集、编制等集体副业和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植树造林,实行长短结合,种植油桐、板栗等,三五年有收入;油茶、棕、竹等,六七年有收入;松、杉等,十几年、二十年以后大批成材。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赵杰中还亲自到县委试点的河口公社徐冲大队去考察和指导。这个大队从1971年冬天开始,陆续停垦了山上应停垦的397亩荒地。其中170亩在1972年春天还林,栽种了松、杉、油桐、油茶等,生长良好。停垦还林以后要少收15万斤粮食,他们就在400多亩田里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结果,1972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了上一年。

1972年,是太湖县面向山区、粮林结合的第一年。这一年,全县所有的山林都封管起来了。应停垦的开荒地,百分之八十以上已经停垦,百分之七十已经还林,栽上了松、杉、竹、油桐、油茶、板栗、棕树等林木。不论山区、畈区,都培育了大批树苗,还采集了大量树种,在1973年春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现在太湖许多地方山林还是那时栽植的。

赵杰中下乡,头戴草帽,身背帆布小黄包,脚穿解放鞋,轻车简从,深入基层,吃住在农民家中。他在县委机关,生活俭朴,不搞特殊化,两个洋瓦钵的饭菜足矣。《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采访他之后写成的长篇通讯《步行调查四千里—太湖县委书记赵杰中改变工作作风》,许多报刊予以转发。


主办:中国共产党安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庆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中国安徽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东辅2楼 邮编:246005
    备案号:皖ICP备1000606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2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