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安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安庆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宣传教育 > 宜城清风 > 廉史今读 > 详细内容

清风故事会|方克进退为民

发布时间:2024-04-17   作者:陶善才  发布者:桐城市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大号 中号 小号 ]

方克(1491—1554),字惟力,号西川,又号双桐寄主、三桐寄主,桐城桂林方氏第九世。嘉靖五年(1526)科进士,初授贵溪知县,补任桐乡知县,行取南京贵州道御史,出为泉州知府,升陕西苑马寺少卿。他为官奉行“俭养廉,廉生公”之道,“以亢直闻海内”;做事坚持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为人端庄沉毅,“进为司直,退为典型”。

方克在贵溪做过将近三年的知县,颇有政声。丁忧回籍,提前结束了贵溪的任职。丁忧期满,补任桐乡知县。方克在桐乡申伦理、明王道、施惠政,以诚御民,以智厘奸,将以前桐乡“所谓例银样绢者”的积弊全部革除,此举受到士民高度称赞,“人皆廉之以最征”。由于政绩卓著,方克被擢升为南京四川道御史。当他离开桐乡时,当地吏民争留其履,为其立“去思碑”。方克在御史任上,奉行先辈方佑、方向“家法”。当时的南京守备邱得,蒙蔽朝廷,上疏要求额外增加兵饷。由于邱得是朝廷派来的宦官,恣意枉法,不可一世,没人敢惹他。方克挺身而出,搜集证据,上疏弹劾。在方克的拼死弹劾下,朝廷将邱得治罪,罚其谪戍孝陵,并革除了额外新增的兵饷。

方克最关注的还有病弊丛生的盐政,而盐政是明王朝与边饷保障最攸关的政策,但明初确立起来的一套支撑边饷的政策(开中法),到了嘉靖朝,已很难维持下去。他积极上疏,直指问题关键,这无疑触痛了权贵利益。针对朝廷用人唯身份、唯亲疏等弊端,方克陈言批揭,建议朝廷广选才、谨用人。他还借皇子出生喜庆之机,上疏推荐遗贤及因事而获罪的大臣33人。因“伉直著声”,方克受到海内的宣扬,权贵和贪官污吏更加忌惮他。当他巡察庐州、凤阳等府郡仓粮时,那些贪官墨吏望风解印而逃。但方克因此得罪了诸多权贵,甚至让嘉靖皇帝日益不痛快。最终,方克只做了两年御史,就被迫以疾乞归。当里人闻知方克将归,都肃立于路边相送,方克却乘马从间道慢行入里门。他不希望惊扰父老乡亲。告假归乡八年里,方克绝不干涉地方事务。可是,只要境内发生利害攸关之事,诸如侵民扰民或违背社会公德等事情,他必定出面引“义”相争。因方克“德望素隆”,纵使“不涉公庭”,然“所坐镇安全者大矣”。方克在家时与母亲、兄弟同住,不独自置办家产。在桐城县,人们推举“孝谨”,都公认方克居首。

嘉靖二十七年(1548),方克被重新起用为泉州知州。他“政尚简易,持大体、咨民瘼”,还就府衙里的宋代壁刻“廉、仁、公、勤”四字,详作注解,印发僚属及所辖各邑长吏,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又结合泉州实际,提出“地方十议”:慎海防、杜接济、通民盐、革冗费、审催征、均徭役、重丧葬、定里甲、广社学、清军丁等,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嘉靖三十一年天大旱,方克为民祈雨,民立“方公甘雨碑亭”,至今犹存。


主办:中国共产党安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庆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中国安徽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东辅2楼 邮编:246005
    备案号:皖ICP备1000606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2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