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问路”,说的是要崇尚求真务实精神,倘若车夫只顾“低头拉车”,不辨别方向对不对,不思考方法行不行,很容易“偏离路线”甚至“车毁人亡”。当前,有的干部既不想“拉车”,更不想“问路”,习惯于走“经典路线”、看“示范样板”、写“漂亮文章”,把“调研”当作“调演”,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带坏了风气,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基层群众身处问题核心,对“棘手事”有着天生的敏锐度,若干部调研时只顾着闷头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很可能错过最鲜活的线索。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调研不妨多“问路”,问问街边小贩,就可知晓城市管理的堵点;问问田间老伯,就能洞悉惠民政策落实的偏差;问问领导前辈,就能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唯有“多问多听”,才能让调查研究“行之有效”,才能让每一步迈向更深处、更实处。
调查研究不妨多向人民“问路”。调查研究是为了掌握真实情况,发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在寻根刨底的调研路上,不能一头扎进数据与实地,而忽略了群众的经验与智慧。我们要主动向群众“问路”,校准调研方向,获取最真实、最精准、最全面的“第一手”信息,让调研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做到时间“错峰”,善于用零碎时间搞及时调研,用业余时间多听民言民声,聚焦基层奔着解决问题去,围绕群众向着急难愁盼去。要做到行动“错峰”,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绕过“风景”看“死角”,跨过“前院”看“后院”,敢于刨根问底、追根溯源,把善于“伪装”的问题找实找透,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
调查研究不妨多向前辈“问路”。俗话说,“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这句看似简单的俗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人生旅途和生活中,难免会有举棋不定、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询问,往往会得到最准确、最想要的答案。调查研究亦是如此,领导和前辈都是关键“指路人”,他们历经风雨、饱经风霜,积累出成套的实操办法,可以帮我们快速筛除无效路径。要虚心请教、主动学习,遇到调查选题、方案设计等难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取经”,去了解如何与群众有效沟通、获取真实信息,认真倾听前辈分享的过往案例与解决办法,为自己的调研工作指引方向。要跟随实践、善于学习,有机会就和领导同事下基层看看,看他们怎样精准选取调研样本,面对复杂问题如何抽丝剥茧分析,留意他们与不同利益群体沟通的技巧,切实提升自身调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