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所谓的抗打压能力是指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能力,干部的抗打压能力表现为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受力和战胜力。而面对新时期新要求的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风险与挑战并存,能力与压力并肩,不具备一定的抗打压能力又岂能从容应对?
化压力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动力。工作中总会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难解困境,我们想抗住打击、顶住压力,首先需要辩证地看待压力与动力。压力与动力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压力恰恰是动力得以转化的前提。遇事有压力,干事才会有动力,落实才会更加给力。可以说,干事的动力,就在沉甸甸的压力中;发展的突破,就在不停歇的探求中。眼下,对年轻干部来说,面对考核指标、比较竞争等重重压力,最应该摒弃的是“骄”“娇”二气,最难能可贵的是“视困难为考验、把压力当动力”的思想觉悟。只有不为风险挑战所困、不为杂音噪音所扰,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一个人才能充分点燃自身的潜能和斗志,将困难从一道坎变成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分水岭”,开拓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化被动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的主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防范风险的能力。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够全面,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缺少招法。“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千里马”式的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而要注重在艰苦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识别。干部抗打压能力不是天生的,也无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我们党培养的是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是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只有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大风大浪中才能处变不惊。
化挑战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机遇。“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年轻干部增强“抗打压”能力光在认识上、心态上改变还不够,更需要在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多墩墩苗、压压担。有的凭借老经验办事,应对新情况的本领不强;有的抗打压能力不够,一遇到挫折就手足无措;有的缺乏忧患意识,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不足;还有的缺少静气定力,在挑战面前沉不住气……种种棘手难题,都在倒逼我们强化问题意识,将问题变为改变的契机,将挑战变成发展的机遇,不断补足能力短板、克服本领恐慌,以创新精神直面最突出的矛盾,在真抓实干中善作善成。通过与困难的层层较量、在风浪中的重重磨炼,自身的“抗打压”能力才会由弱转强,进而积厚成势,最终成长为攻坚克难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