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也是组织部门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要优化成长路径,有计划地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多历练,让他们在“自找苦吃”中找到“奋斗的甜”。
讲好“自找苦吃”故事,让年轻干部学有榜样。“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组织部门要带头讲好年轻干部“自找苦吃”的故事,使之进培训课堂、入干部教育党课,春风化雨,点滴入心。要讲好模范人物的故事,使学有标杆,如敢卖婚房种新田,带领乡亲奔小康的大学生村官杨宁;扎根山村报家乡,一片冰心系扶贫的驻村干部黄文秀;年轻时隐身戈壁,52载初心不改,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大漠将军”林俊德等,从他们感动中国的德行中吸取奋进营养。要礼赞凡人善举,讲好身边美好故事。把眼光投向基层,把笔触对准基层,用心用情传递好艰苦环境中优秀年轻干部的温度、力度、风度,讲好他们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故事,讲好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故事,讲好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故事,讲好他们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故事,让更多的年轻干部从身边一个个真实立体、可学可及的精彩故事里,有所感动,有所行动,让“自找苦吃”蔚然成风。
搭好“自找苦吃”平台,让年轻干部干有舞台。“志在千秋业,多为青年计。”对敢于吃苦的年轻干部来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有所成就,最大的顾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为年轻干部搭好干事创业的平台,组织部门责无旁贷。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要用好驻村帮扶这一平台,抓住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机会,把好人选关,推进好青年驻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用好科技特派员这一平台,摸排基层的科技服务需求。推行“揭榜挂帅”,注重引导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要注重引导和安排年轻干部在重点项目一线培养锻炼,提高他们克难攻坚、独当一面的能力。总之,越是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要组织年轻干部去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使之强筋壮骨,堪当大任。
做好“自找苦吃”监督,让年轻干部行有底线。“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在“吃苦”一线的年轻干部应得到组织部门更多的关心关爱,不过厚爱与严管应当相辅相成,既要让“自找苦吃”的年轻干部尽展其才、尽抒其志,也要让他们心存敬畏、行有底线。要严防“镀金”,坚决对“混基层经历”说“不”,对任职或挂职基层“名在人不在”“时在时不在”或“人在心不在”的,要列为负面典型、公开曝光,让打小算盘者失算、耍小聪明者丢名、钻空子者落空。要严防“失脚”,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强化对年轻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织密监督防护网,让监督无处不在,使之不敢“失脚”、不能“失脚”、不想“失脚”。要严防“骄娇”,骄傲自满和身有娇气都与党的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有“骄娇”二气的年轻干部与基层群众坐不到一条板凳上,最终会被群众所抛弃。要留心年轻干部与群众交往情况,对“进不了门、说不上话、交不了心”的及时提醒,帮助他们增添群众感情,让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