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开区纪监工委紧紧围绕党工委中心工作,把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盯项目审批、工程进度、预防机制、干部作风等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助力经开区增添新的发展动能。
围绕政务服务,监督优化审批流程。监督保障“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业项目审批事项由27项精简到22项,审批时限较市工改办要求的40个工作日改革目标,大幅提速到20.5个工作日。通过运用环评、能评、水土保持等区域评估成果,改审批制为备案承诺制,免于或简化建设工程项目文本编制和专家评审环节,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间提速10天左右,实现拿地即开工,单个项目可为企业节约第三方咨询服务费用约15万元。监督“最多跑一次”事项是否落实到位、办事流程是否优化,督促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受理和解决企业在审批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实现轻松办、满意办。
紧盯建设进度,推动协调问题解决。自2020年3月起,通过督促制定任务清单、现场督查检查、对比台账数据、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对党工委实时交办的90余项重点工程及招商项目建设推进情况靠前督办,紧盯关键节点、程序流程,了解项目是否按进度推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是否切实履行职责,每半月调度一次,对进度滞后的,帮促找准病灶,列明整改举措、完成时限,配以进展情况图片形成报告,径送党工委包保领导。今年一季度,在一线协调解决问题12个,助力福莱克斯发动机等4个项目投产,美的新能源等4个项目如期开工,江淮二期等27个在建项目扎实推进。
压实部门责任,建立预防长效机制。督促区国土规划建设局推行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实名制”考勤制度,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工地管理人员、务工人员进行考勤,有效遏制工程违法转包、分包行为发生。去年以来,共对17个新开工工程纳入“实名制”考勤管理,涉及工程造价约26.23亿元。同时,将出借资格证书、资质证书、违法转包、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坚决列入“不良记录黑名单”。对监督检查发现的宜能项目推进中暴露出的重复建设问题,同审批等部门一道,研究预防长效机制,酝酿出台《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管理工作规定》,实现办案、整改、治理一体贯通。
开展专项行动,助推形成优良作风。围绕“五破五兴”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政策落地、资金使用、工作作风等项目建设的关键点位,在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健全线索快速处置、做好源头治本工作等方面精准发力。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执纪专项行动,在市里确定的重点领域基础上,结合实际,新增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严查项目推进过程中干部出现的“躺平、畏难、拖沓、虚假、贪腐”等问题,推动形成“问题发现、交办督办、对账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已查处作风不实问题2件,稳妥运用“四种形态”处理4人,通报查处的典型案例,以作风大改进保障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