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安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 安庆市监察委员会 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未使用栏目 > 廉洁教育-旧 > 详细内容

君子任职,则思利人

发布时间:2018-01-1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者:宣传部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大号 中号 小号 ]

君子任职,则思利人,事主,则思安俗,故居上而下不重,处前而后不怨。夫衣食者,人之本也,人者国之本。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故夏禹称:“人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是以为臣之忠者,先利于人。

——《臣轨》

■译文

君子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思考如何使人民受益,侍奉君主,则要思考如何使社会安宁,因此君子居高位时不会让治下觉得苛刻,居人前时不会让在他身后的人感到怨恨。衣食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依赖衣服和食物,就如同鱼依靠水;国家依赖人民维系,就如同人依靠脚。鱼缺少水就无法生存,人失去了脚就无法行走,所以夏禹说:“百姓没有粮食,我就无法命令他们,建立了功业却不让百姓受利,我就不能勉励他们。”因此忠臣应该先让人民受益,让人民受益之后才称得上尽忠。

■解读

这一段文字选自武则天编撰的《臣轨·利人篇》,这一篇集中解释了为何要利人,以及如何利人这两个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人自古就有深刻的认识,孟子的民本思想就是对此的深刻诠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是一个国家得以存在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生机的来源。

如何使人民受益是每个有作为的为政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而最基础的就是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使百姓吃饱穿暖。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才能建设更高层次的上层建筑。

这一段文字中,夏禹的言论出自西汉刘向在阐述如何为君时所引用的河间献王刘德的陈述。虽然“人无食,则我不能使也”是否出自夏禹之口无从考证,但河间献王刘德是西汉时期十分重要的文献学家,搜集、整理了《毛诗》和《左传》,刘向借刘德和夏禹之口阐述了“利人”才可以维系国家的道理。(何恬 整理)



主办:中国共产党安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安庆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中国安徽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东辅2楼 邮编:246005
    备案号:皖ICP备10006060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2号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