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正则作风淳,家风浊则作风散。家风是党员干部修身立德的“第一课堂”,亦是作风养成的“隐性土壤”。新时代新征程,唯有以好家风培根铸魂、固本清源,方能以家庭“清廉港湾”筑牢作风“坚实堤坝”,让崇德向善、克己奉公的清风正气蔚然成风。
正家风,立作风之基。家风是价值观的“启蒙地”,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党员干部的公私观、是非观、廉洁观。涵养新时代好家风,需以德润心、以规立行,在“治家”与“束家”中筑牢作风根基。要以德治家,校准价值坐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家风一脉相承,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丰厚滋养。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朱子家训,到“不搞特殊化”的焦门家风,这些朴素而深刻的治家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员干部要从传统家训中汲取智慧,通过家庭共读经典、分享家风故事等方式,将“勤俭持家”“公私分明”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时,结合红色家风中的廉洁自律精神,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让家真正成为厚德之所和纯净之地,以“清廉小家”守护“清风大家”。
严家教,树作风之范。家教是作风的“训练营”,要在严管厚爱中培育党员干部的责任感、纪律性、敬畏心。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行动语言”诠释“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家教理念。首先从自身做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家人树立榜样。家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体现在点滴细节中。通过家庭会议、日常交流等方式,与家人分享工作中的廉洁故事,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让清廉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家庭生活。更要注重警示训导,通过家庭“廉政课堂”、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以案为鉴、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及其家属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结合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梳理岗位廉政风险点,与家属共同制定防范措施,形成家庭监督与组织监督的“合力”。
传家训,铸作风之魂。家训是精神的“传家宝”,要在薪火相传中淬炼党员干部的忠诚品格、为民情怀、奋斗精神。要赓续红色基因,滋养初心使命。深入挖掘革命先辈家训中的忠诚信仰,将其作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通过整理革命先辈的家书、家训,提炼其中蕴含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和廉洁自律精神,打造“红色家训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如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的铁律、周恩来“十条家规”的严苛要求等,让党员干部在参观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同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红色家训开展学习讨论,引导他们对照先辈找差距、明方向,将家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将家训传承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践相结合。发动党员家庭带头调解矛盾、参与志愿服务,推动乡风民风向上向善。
家风如雨,作风似苗,润物无声方能根深叶茂。党员干部当以好家风为镜,常照作风得失;以好家风为尺,丈量初心坚守。唯有让家庭“正气”充盈、家教“严风”常在、家训“清风”长拂,方能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撑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片朗朗晴空。